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影视剧中看到一个宦官拿出一卷黄色绸缎类的东西,然后念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那么在古代历史上,每朝皇帝颁布圣旨的开头都会用这句话吗?
清代圣旨
答案当然不是。由于古装影视剧横行,我们一些历史知识通常从影视剧中获得,给我们印象圣旨开头就应该是这样。殊不知由于编剧历史知识匮乏又懒于求真,人云亦云地写了,导致误导了大家,其实直到宋朝皇帝和大臣们才开始通称皇帝的命为“圣旨”。
春秋战国时,诸侯的诏书一般是“命”“令”,自己则称“寡人”。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为彰显自己统一天下是“功盖三皇五帝”的不世之功,将自己尊称由称“王”变成“皇帝”,“朕”也由大众之语变成了皇帝独享,皇帝的命令专称“制”、“诏”,布告公文称“诰”,所以皇帝所下命令开头一般应用“制”、“诏”、“诰”三字。汉代制度承继秦朝,皇帝所下命令格式应同秦代(因史料散失,秦汉诏书至今未有定论)。
秦始皇一统六国
到了唐代,诏书由中书省负责起草命令,中书舍人具体写诏书,诏书由中书省呈送皇帝,皇帝用朱笔画个“敕”字,就变成了皇帝命令。这时这道诏书还不是最后命令,还要送到门下省,由门下省进行审核颁行。由于制度的设定,唐朝诏书开头一般用的是“门下”二字,如《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开头就是“门下,天下之本……”。
唐朝皇帝李世民
宋朝沿用唐制以“门下”二字作为诏书开头(这时的皇帝诏书已称圣旨),但宋朝出了一位艺术家皇帝,对圣旨开头进行了改革,以“朕绍膺骏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开头。
宋微宗行书圣旨《行书蔡行敕卷》
元朝为蒙古族统治的封建王朝,以蒙古语为国语,用蒙古文下达的旨意称为“圣旨”,用汉文下达的旨意称为“诏书”。汉文诏书一般使用“上天眷命皇帝圣旨”起头,不过也有例外,像成吉思汗发布圣旨的开头就是直接用“宣差都元帅贾昌传奉,成吉思皇帝圣旨”。
到了明朝时,皇帝朱元璋草莽出身,为彰显自己得到的江山皇位正统性,他在位的中后期,圣旨开头就改成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清朝沿用明制,圣旨也就相同了。但影视剧中这句话的读法“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错误的,正确应该读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或者不断句。
明朝皇帝朱元璋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羊皮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