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美食界对调料的使用差异巨大,薄荷在西方做甜品,我们拿来炖肉;肉豆蔻在西方做甜品,我们拿来炖肉;生姜在西方拿来做甜品,我们也拿来炖肉。今天我们介绍的肉桂,在西方也用来做甜品,我们呢?当然还是拿来炖肉!
中药肉桂,俗称“桂皮”,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主产于广西、广东。桂皮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的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肉桂能增强冠状动脉及脑血流量,能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血酶,对革兰阴性菌及阳性菌即多种致病性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惊厥等作用。桂皮油能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此外,肉桂有降糖作用,其中以肇庆产肉桂作用明显。
肉桂辛甘大热,能补火助阳、益阳消阴,作用温和持久,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正如《本草求真》所云:“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肉桂常与附子、熟地黄、山茱黄等药同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阳痿宫冷、腰膝冷痛、滑精遗尿、夜尿频多,如肾气丸(《金匮要略》)、右归饮(《景岳全书》)。
肉桂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善祛痼冷沉寒、治胸阳不振,寒邪内侵之胸痹心痛。单用肉桂研末,加酒煎服,或与干姜、高良姜、草麦等同用,可治寒邪内侵或脾胃虚寒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肉桂能行气血、通经脉、散寒止痛。可治冲任虚寒、寒凝血滞之痛经经闭、寒湿痹痛、阴痘流注,如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独活寄生汤(《千金要方》)、阳和汤(《外科全生集》)。
肉桂大热人肝肾,能使因下元虚衰所致上浮之虚阳回归故里,故曰引火归元。用治元阳亏虚,虚阳上浮所致的眩晕目赤、面赤、虚喘、汗出、心悸、失眠、脉微弱者,常与山茱萸、五味子、牡蛎等同用。
此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在补益气血方中少量加入肉桂,有温运阳气以鼓舞气血生长之效,如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里有实热,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肉桂,且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介绍完肉桂,就不得不提桂枝。桂枝和肉桂同出一物,功效有相似之处,但和肉桂长于温里不同,桂枝最常的应用是作为解表药。
中药桂枝,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的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桂皮有解热、降温作用,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使血液流向体表,从而有利于发汗和散热。桂枝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流感病毒、结核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同时桂枝能促进胃肠平滑肌蠕动、增强消化功能,并有利胆作用。此外,桂枝还有镇痛、抗炎、抗过敏、镇静、抗惊厥、抗肿瘤等作用。
桂枝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对于外感风寒,不论是表实无汗、表虚有汗还是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
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伤寒论》);若治疗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若治疗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
桂枝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可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桂枝附子汤(《伤寒论》)。若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桂枝既能温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多与当归、吴茱萸等同用,如温经汤(《金匮要略》)。
桂枝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水肿的常用药。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五苓散(《伤寒论》)。
桂枝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如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可治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而见心动悸、脉结代者,如炙甘草汤(《伤寒论》)。若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桂枝以助阳化气、平冲降逆,如桂枝加桂汤(《伤寒论》)。
桂枝入药,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