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管窥蠡测的典故(成语典故 管窥蠡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8 10:37:29    



【成语】管窥蠡测

【拼音】guǎn kuī lǐ cè

【解释】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lí)测海,以莛(tíng)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译文:

汉·东方朔《答客难》:“如果以管窥天,以瓢量海,以草撞钟,又怎么能通晓规律,考究原理,发出音响呢?”

【造句】他这番对国际局势的析论,也只是管窥蠡测之见,何足采信!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东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人。汉武帝即位,征辟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拜为郎。后任常侍郎中、太中大夫等职。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汉武帝前谈笑取乐。

东方朔虽然很有才能, 曾言政治得失,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汉武帝始终视为俳优之言,不得重用。 为此他写了一篇名为《答客难》的文章, 以此抒发他怀才不遇的心情。他在文章中先假借客人的口气发表意见,提出苏秦、张仪都能当上大官,而东方朔的才能要比他们还高,又忠诚肯干, 怎么到现在仅仅做一个侍从郎官呢?

东方朔在文章中回答说,苏秦、张仪生在诸侯互相征伐的春秋时代, 因此他们的才能可以施展, 计策能被采纳,就得到了高官厚禄。天下统一, 政权稳固,有才能的人无处施展。假如苏秦、张仪处在这个时代,自然也很难得到发展,他们怎么敢希望当一个侍从郎官呢?

东方朔又说,尽管这样,有才能的人还是要注重修身, 培养高尚的品性,不能因时而异。他最后说, 用竹管观察天, 用蠡测量海,用竹枝撞钟,怎么能够了解整个天空、考查大海动荡的波纹、激发起大钟的鸣响呢?这么看来,就像地鼠袭击野狗,小猪撕咬老虎,结果只能是自己被吃掉,还能完成什么功业呢?


【成语寓意】

一个人的视野和看问题的高度,决定着他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做好一件事情,其条件和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正如《论语》上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看天而用管,欲量海而用瓢,首先是使用的工具不对,其次是采用的方法不对,这样很难达到目的。知人识人,知己度己,也是如此。

【成文用法】

“管窥蠡测”指竹孔中观天,所见有限;以瓢量海水,所得无几。比喻对事物观察了解狭窄片面。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