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国资三棱镜|主体确定!山东这两大国企重组,改变不止2200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6:53:00    

4月8日,山东国惠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国惠”)与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发展集团”)联合发布公告,宣布双方正式签署《吸收合并协议》。根据协议,山东国惠将吸收合并山东发展集团,合并完成后山东国惠更名为“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山东发展集团”),原山东发展集团依法注销。

根据2024年9月末的财务数据,合并后的新集团总资产规模已突破2200亿元。

从筹划重组到公告更名,不足三个月,两家航母级企业是如何做到的?航母变巨轮,新集团将驶向何方?这场不同寻常的国企重组,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丨关联

两大国企的重组,始发于3个月以前。

2025年1月17日,鲁银投资发布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通知,山东国惠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

这是双方首次公开释放重组信息。

企查查数据显示,山东国惠与山东发展集团均是山东省国资委控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不同的是,山东国惠由山东省国资委100%控股,而山东发展集团则70%由山东省国资委控股,山东国惠也持股20%。

从股权结构看,二者重组属于关联方交易,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依法享有了解和掌握公司经营管理等重要信息的权利,以及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这意味着,双方有着快速完成合并重组的先天优势。

从功能定位上看,山东国惠定位为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支持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两大平台”,发展聚焦新兴产业投资及服务、国有股权和国企改革等基金管理“两大主业”领域,主营业务涉及产业投资、资产管理、类金融、盐业、粉末冶金及碳纤维新材、储能及动力电池等行业。而山东发展集团则定位为支持全省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产业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投融资主体。

公告称,合并完成后,新主体依法承继本次合并双方原所享有全部权利、义务,包括但不限于资产、债权、债务、业务、权益、人员、资质等,并依法继续存续经营。

这意味着,双方原有业务及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保留,而交叉重叠业务,则需要靠管理团队磨合。

这可从对此类消息最为敏感的资本市场上得到证实。事实上,对于此次合并重组,双方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如鲁银投资、华电国际等,均表示合并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对经营无重大影响。

至于磨合效果,新主体班子的搭建,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根据此前官方披露的管理团队信息,原山东国惠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高长生任新山东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原山东发展集团总经理张伟任新山东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其余集团党委成员中,窦玉硕任党委副书记、董事,王京鹏任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任延海任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刁菡玉任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华庆任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圣安任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根据新山东发展集团官网,包括党委班子在内的高管团中,窦玉硕、王京鹏、任延海此前在山东国惠任职,而刁菡玉、张华庆、李圣安此前在山东发展集团任职。

丨方向

2024年9月的财务数据显示,山东国惠总资产达1785.6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74.78亿元、净利润13.45亿元;山东发展集团总资产450.6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5.98亿元、净利润4.6亿元。

由此来看,合并后的新集团总资产规模已突破2200亿元。

如此大规模的合并重组,未来如何发力,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对于这一问题,可以尝试从一把手的动作以及企业动态进行分析。

尽管主体是4月8日确定的,但早在1月23日,高长生便已履新新山东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董事长。

主持工作仅半月有余,2月13日至14日,高长生便赴北京考察,拜访了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这是高长生履新后的首次出访。彼时,中国能建也表示愿发挥自身优势,强化资源要素集聚,与新山东发展集团开展机制化、表单化、项目化合作,携手实现高质量发展,共同服务国家战略。

早在2024年6月,中国能建便与山东国惠有着密切合作,双方在菏泽共同推进了全球最大新型储能基地项目。

2月28日,在新山东发展集团2025年工作部署推进大会上,高长生首次提出六个聚焦。一是聚焦核心功能定位,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取得突破。二是聚焦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增量布局拓展取得突破。三是聚焦激发内生活力,推动改革创新攻坚取得突破。四是聚焦管理升维升级,推动企业治理效能取得突破。五是聚焦筑牢风控防线,推动防范化解风险取得突破。六是聚焦干事创业生态,推动党建引领保障取得突破。

新山东发展集团官方发布的动态中,两件事引起关注。

其一,日前,在山东省委金融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和工行山东分行于济南举办的“智投齐鲁 共赢未来”工银股权投资助力科技创新加速跑合作推进会上,济南工融国惠股权投资基金正式发布

济南工融国惠股权投资基金是新山东发展集团旗下山东省新型工业化母基金出资设立的子基金,规模10亿元。该基金将重点投向山东省内高端制造、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长期资本运作,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科创企业成长壮大。而山东省新型工业化母基金则是由山东国惠发起设立,定位为市场化母基金,规模50亿元,计划在全省打造总规模200亿元的新型工业化母子基金群。

其二,4月2日,新山东发展集团与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共同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展绿色生态构建、基金组建及投资合作、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运营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

丨因果

存量市场中,差异化竞争与强强联合,是取胜之道。对于正从单一经济主体转向‌“战略支撑+价值共创”型社会责任主体‌的国企而言,更是如此。

2025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为2025年全省重点工作之一,提出要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寻标对标争创一流,抓好“一企一业、一业一企”试点等。

在2025年初山东召开的“新春第一会”即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亦成为10项重点改革之一。而深化重组整合,便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一环。

这一背景下,细看此次重组,其实是“合并同类项”下的大势所趋。

对于重组后所产生的影响,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财务数据。

山东国惠主要财务情况

山东发展集团主要财务情况

对具有投资属性的企业而言,现金流至关重要。根据公告上的财务数据,从二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及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来看,二者有着不同的投资周期。因投资周期的不同,重组后二者的资金压力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进而保障投资经营的稳定性。

从功能定位及核心业务来看,山东国惠与山东发展集团在基础设施、能源投资等领域存在业务重合,合并后可整合资源、强化协同效应。

与此同时,新山东发展集团,在继承山东国惠与山东发展集团各自优势资源的同时,还实现了双方优势的互补。

比如,相比山东国惠,山东发展集团长期承担山东省重大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与地方政府合作更为密切,然而受限于资产和收入规模,其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

而与山东发展集团相比,山东国惠具备更强的资本运作能力和多元化产业布局,但分散投资及多元化业务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管理难度增加,2024年净利润增速低于资产扩张速度。

拥有山东国惠强大资金加持的新山东发展集团,容易撬动更多政府项目,为更好服务全省重大战略夯实底座。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实现优势互补的新山东发展集团,必将在推动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转型方面展现新的更大作为。

(大众新闻记者 李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