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柯瑾 北京报道
随着上市银行2024年年报密集披露,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关键领域的养老金融业务呈现多维突破态势。《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多家上市银行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数持续攀升、养老产业综合授信规模不断提升、适老化理财创新产品迭出。
3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构建起涵盖产品供给、服务创新、风险管控的完整政策框架,标志着我国养老金融体系建设从分散探索转向系统化推进,为银发经济开辟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业内分析认为,在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叠加推动下,养老金融正迈入系统性发展新阶段。
养老金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破规模
多家上市银行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了养老金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成效。
工商银行在年报中披露了该行各类养老金管理规模近5万亿元,55岁及以上长辈客群突破2亿户,个人养老金开户数及缴存额保持同业领先。
建设银行方面表示,2024年该行纵深推进养老金融生态建设,打造“养老金融专业银行”,包括稳步拓展社保卡业务,着力提升用卡体验;积极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建信养老金二支柱资产管理规模突破6200亿元;启动“养老中国行”活动,助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广;着力打造养老金融“单项冠军”产品,助力养老财富保值增值;创新养老服务贷款产品,将养老产业纳入信贷优先支持行业。
交通银行方面表示,该行养老金融初成体系,协同发展养老产业金融、养老金金融、养老财富管理和养老消费金融,支持银发经济、健康产业和中国式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养老金托管规模居行业前列。
养老金融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推动。2024年12月,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5年2月证监会印发《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日前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实施方案》……意味着我国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方向已基本明确,接下来更注重在银行业保险业系统地落地实施,这给上市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金融机构应着眼于养老金融发展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基于客户需求和自身能力,加快优化有利于养老金融发展的组织架构、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等机制,进一步创新产品和服务,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吸引更多的人通过选择养老金融产品来更好地满足养老保障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应着眼于养老市场长远发展,构建更为完善的养老金融体系,抓住存款、保险、基金、信托、托管等业务,挖掘养老金新产品和新产业,推动健全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缓解我国日益增长的养老压力的同时获得自身发展。”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认为,银行业在发展养老金融时,需要平衡普惠属性和商业可持续性。“一方面,养老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面向广大老年人群,提供便捷、优惠、有保障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银行也需要考虑自身的盈利和发展,确保养老金融业务的商业可持续性。为此,银行可以采取开发适合老年人群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养老保险、养老理财、养老储蓄等,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群的金融需求。与养老产业相关企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养老金融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针对老年人群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优化风险管理策略,确保养老金融业务的风险可控。根据养老金融业务的成本、风险和收益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确保银行的盈利水平。”
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建议,未来银行业可以重点在以下方面发力:“其一,与具备市场影响力的保险公司、公募基金合作,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补齐养老金融产品线,依托商业银行的平台搭建养老金融产品超市。其二,与自身零售金融战略结合,与开放银行思路相结合,与非金融服务相结合,以数字化技术、数字化平台为依托,积极优化展业策略,大力营销养老金资金账户。其三,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为圆心,持续优化养老金缴存、养老金咨询、养老金投资、养老金领取服务体验,打造养老金融服务品牌。”
养老产业金融破难点
日前,在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建设银行行长张毅表示,建行将锚定“养老金融专业银行”目标,将养老产业纳入信贷优先支持的行业,积极解决人民群众养老痛点和养老产业发展难点。
工商银行在年报中表示,从投向上看,养老产业贷款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
浦发银行披露了2024年该行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即该行紧跟银发经济发展趋势,积极支持养老服务、医药制造、医疗健康等养老产业发展。持续优化医药制造业、养老服务业等行业信贷投向政策,加大养老产业信贷投放力度,向企业提供支付结算、资金监管、供应链金融、增值避险等全方位一站式金融产品服务。
也有银行披露了养老产业融资的规模。如兴业银行方面表示,截至2024年年末,该行服务养老产业金融全口径融资余额达1047.03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10.56%。农业银行方面表示,该行养老产业金融支持力度快速加强,截至2024年年末,养老产业贷款余额为109.76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68%。交通银行方面表示,截至2024年年末,养老产业贷款较上年年末增长38.84%。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近日发布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银行机构合理确定贷款期限,科学运用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分期还本付息等产品和服务,更加精准、有效地支持银发经济经营主体的合理融资需求。
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级高级研究员杨娟表示:“循环贷款使得企业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一次授信、循环使用信贷资金,具有用款快捷、还款灵活的特点;年审制贷款可以减轻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到期转贷的还款压力,一般在贷款到期前进行年度审查,通过年审后可自动延长贷款期限;分期还本付息可以便于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现金流状况选择合适的分期还款计划。以上三种信贷产品和服务均有利于降低授信成本,提高企业融资效率,主要适用于满足企业经营性资金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养老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服务种类多样、消费群体庞大等特点,银行在为养老产业提供贷款时,亦会面临一定的难点和挑战。“首先,养老产业涉及的服务种类多样,包括医疗、护理、康复、旅游、文化娱乐等,不同的服务种类面临的风险不同,银行需要针对不同的服务种类制定不同的风险评估和信贷政策。其次,养老产业通常需要较长的贷款期限,以满足长期建设和运营的需求,银行需要与借款人协商确定合适的贷款期限和利率。再次,养老产业涉及的资产种类较为复杂,银行需要评估借款人的抵押品和担保措施是否充分、有效。此外,养老产业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但也受到监管政策的制约,银行需要关注相关监管政策的变化,确保贷款的合规性。”林先平表示。
《实施方案》明确鼓励银行机构积极探索引入政府融资担保机制,有序扩大信贷供给,通过提供专属产品、开辟绿色通道等方式,支持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设备研发制造,以及利用闲置存量场所改建养老服务设施等领域发展。接下来,杨娟认为,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