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今年全市计划种植8.5万亩再生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04:59:00    

【来源:合肥在线】

再生稻是一种“利用收割后的稻桩继续发苗长穗”的水稻种植模式。眼下正值再生稻头茬水稻的育秧时节,在肥东县石塘镇阚东社区中份村,立体智能育秧工厂首次投入使用,不仅让秧苗坐上了“电梯”,实现了流水化育秧,还大大提高了育秧效率。

4月3日,在肥东创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工厂内,记者看到高约5米的循环立体式育秧床正缓缓匀速转动着齿轮,绿油油的秧苗稳稳地“躺”在育秧盘上,仿佛“坐电梯”般缓缓上下移动,沐浴在均匀的水雾和光照中,满棚绿意盎然。

这座育秧工厂的主人是肥东创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阚继新,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他在当地流转了1600亩土地,主要用来种植油菜和小麦。正值育秧高峰期,与忙碌的立体智能育秧工厂相比,他却显得十分“悠闲”。

“有了这台设备,育秧不需要操很多心,眼前这个工厂占地2000㎡,里面的工人却没几个。”阚继新告诉记者,2024年7月,他投资500余万建设立体智能育秧工厂,同年10月正式建成。整个育秧工厂包括循环立体式育秧床、自动化育苗设备、自动化播种流水线以及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等,可以实时监控和调节秧苗所需要的温度、光照、水分和养分。

今年育秧工厂首次投入使用,占地约1亩的机器,可一次性育秧12000盘,满足400亩稻田的插秧需求,有效节约了育秧所需要的空间和人力。“过去要育这些秧苗,没有十来个工人根本忙不完。”阚继新表示。

立体智能育秧工厂也给秧苗的生长管理带来了便利,可以有效预防气候不稳定,比如倒春寒等天气所带来的风险,进一步提高秧苗质量,保障移栽大田之后的成活率。“我们还安装了喷淋系统,及时补充水分和养分。”阚继新表示,采用这种智能化方式育秧,比传统的露地育秧要更加节约时间,整个育秧周期约25天,为农户抢抓农时赢得了宝贵时间。

“今年肥东县计划在4月20日左右开始再生稻头茬水稻栽插,目前我们正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指导确保再生稻种植任务按时按量完成。”肥东县农技中心粮油站副站长高业根表示。据悉,今年,合肥计划种植再生稻面积8.5万亩,其中肥东县2万亩,肥西2.3万亩,庐江县2万亩,巢湖市2.2万亩。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卫晓敏 见习记者 郭子航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