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杨煜 每经编辑:董兴生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香港IPO市场迎来新股数量及融资总额的显著增长。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4月2日发布的《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回顾与前景展望》(以下简称《报告》)提及,香港市场的流动性、成交及估值均有所改善,并得到来自内地公司的中大型新股项目支持,从而继续反弹。这些公司希望能够寻求国际资金,助力推进品牌及全球化战略。
在此背景下,A股公司赴港上市显然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德勤中国预测,受惠于优化A股上市公司申请赴港上市程序、鼓励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以及面临更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同时香港市场估值和流动性有所改善,预计更多大型A股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在美上市中概股会继续赴港上市。
据上述《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共发行27只新股,新股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0%;合计融资金额为16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前5大IPO共计融资规模为5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42%。
相比之下,香港新股市场持续回暖。2025年第一季度共有15只新股上市,同比增长25%,新股融资额182亿港元,同比增长287%。此外,香港联交所收到的上市申请个案和处理中的申请上市个案较去年同期也都有所增加,分别增长了56%和42%。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发行方地区划分,2025年第一季度,只有1家海外公司赴港上市,其余均为内地企业。《报告》指出,今年第一季度来自中国内地的新股数量比例较去年同期的83%增加10个百分点,来自内地企业的新股融资额由去年同期的42亿港元大增至今年首季的159亿港元。
德勤中国表示,A股市场继续推行新的资本市场措施与政策,使得新股发行速度放慢。同时,香港市场的流动性、成交及估值均有所改善,并得到来自内地公司的中大型新股项目支持,从而继续反弹。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上市业务华北区主管合伙人任绍文介绍,香港资本市场采取了多种举措,包括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上市门槛等,目的即是希望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他也观察到,今年第一季度已有更多的国内资金和海外长期资金开始进入香港资本市场。“我相信在今年剩余的时间里,一定能看到更多优秀的A股企业慢慢走到香港资本市场。”
尽管内地新股市场有所放缓,但从已上市的企业名单中,仍能观察到政策导向的指引。在2025年第一季度内地新股中,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的新股数量占比下降,而传统与高端制造行业数量占比上升且保持领先。按融资额计,传统与高端制造行业的融资金额也大幅领先。
据中国证监会网站消息,3月11日,中国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提到,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持续加力。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尽快推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更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德勤中国预测,在2025年余下的三个季度,支持高质量、高新科技企业上市将会是内地监管机构的重点工作。长远来说,内地将打造一个稳健且更高质量的资本市场。
DeepSeek和人形机器人无疑是近期高新科技领域的最大热点,在资本市场引起巨大波澜。相较于DeepSeek,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有哪些不同?
对此,任绍文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还没有像DeepSeek或自动驾驶那样普及,现在可能对这些企业来说还不是最适当的时点,但是在未来1到2年,我相信会有第一批企业跑到资本市场落地。我们面对的客户中也有这类型企业,开始陆续探讨资本市场的接受度,所以我相信未来这肯定是一个方向。”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