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人到中年才发现,亲戚关系,越来越“虚伪”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10 17:05:56    

01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小时候,我们常常把亲戚看得多么美好和重要。一旦长大成人,开始独立生活,我们便很快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

作为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我,对于亲戚有很深的印象。父母带着我和哥哥姐姐去拜年,亲戚们都会给红包,把家里最好的菜端出来,还怕孩子们没有吃好。

在农忙的时候,有亲戚走一二十里路,来帮忙,并且不要工钱。当然,我的父母,也会去亲戚家帮忙。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都是中年人了,对于亲戚有了不同的看法。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你不麻烦我,我不麻烦你”的感悟了。亲戚交往,变成了一件烦心事,很多人索性就不和亲戚交往了。

亲戚关系,变得淡漠了,也变得虚伪了。虽然我们的血脉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分明隔着一堵无形的墙,没有人明说。

02

第一,过节走亲,变成了形式,没有了内涵。

诗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很多人,一年到头,也没有几天在老家。只能在过节的时候,回老家一趟。一路上,耽搁了不少时间,到家里了,和父母团聚都来不及,哪能去走亲戚呢?

过年的时候,多了几天假期,但是走亲戚的事情,只能安排得紧锣密鼓,一天上午就要走七八户人家,凳子都没有坐热,就起身离开了。

如果是很偏远的农村亲戚,就是打个电话,告诉一句:“工作太忙,改天去拜访。”现实上,“改天”就是等不到的那一天。

亲戚之间,没有了深入的交流,因此彼此都是“不了解”的人。形式上还互相走动,但内心却有了距离。

对于那些几年都不回老家的人、父母已经过世的人来说,走亲戚就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了。见面了,也只是说几句客套话,甚至招呼都不打一个。

03

第二,亲戚群里,多了炫耀,少了互帮互助。

为了保持亲戚之间的联系,我们选择了“网络上见面”。

年轻一些的亲戚,建立了庞大的亲戚群。也许你会加入几个亲戚群——父亲这边的表姐妹、母亲这边的亲戚、丈夫或者妻子的亲戚、兄弟姐妹群。

表面上看,便捷的网络,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但是交流显然是不够的。并且,大家平时见面少了,彼此不太熟悉,能够聊什么呢?

很多亲戚群,只是过节的时候,大家发个红包,问候几句;谁家有红白喜事,在群里吆喝一声。平时都是“静悄悄”的。

俗话说:“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亲戚不上门,也就意味着“天各一方”。在社交上,就不得不“虚情假意”了。谁都是在应付,不要太当一回事,不过驳面子而已,不要明说。

04

第三,礼尚往来,本是小事,却有人在斤斤计较。

路遥说过:“亲戚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

说一说“沾光”两个字。我发现,很小的时候,我确实沾了亲戚的光。亲戚借钱给我读书、互相帮助做农活、一起扛过建房子等大事。

当我到了中年的时候,却发现亲戚不能沾光了。一方面是各自天涯,一方面是各自安好。社会变得富有了,但是自私自利的亲戚,却慢慢增多了。

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礼物的价格上会互相计较。比方说,表姑生日,你送一个百元的红包;母亲过生日,表姑回一个五十元的红包。你不是很在乎,但是母亲会在乎,认为表姑占了便宜。

如果遇到了斤斤计较的亲戚,大家都会很不开心。亲戚聚集在一起,自然就少了一些乐趣。连续参加了几次这样的饭局之后,就会让你开始逃避。

也有一些亲戚,家庭富有了,办喜宴的时候,不收大家的红包。本来,这是好事。但总有人在背后说闲话,认为这是亲戚在炫耀自己。哎,左右为难。

05

第四,亲人相爱,停留在口头,谁都不能当真。

社交中,有一种规则:不可以太当真,太当真你就输了。

平时的交往中,一些有钱有势的亲戚,常常说:“以后,有困难就来找我。”

当你真的有困难了,去找亲戚,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也许你会碰一鼻子灰。亲戚的话,只是酒后的话,放下酒杯,就不记得了。

被亲戚拒绝几次之后,你就会理解,什么是虚伪的话。从此,你越发心寒。

一些同辈分的亲戚,本来应该互相帮助,一起做大事。但是遇到借钱的问题,多半会皱眉头。也许,他答应你了,但是一转身就反悔了,他告诉你“爱人不同意”。

就在你鼓起勇气,不指望亲戚帮忙的时候,你又会发现这样的事实:你崛起之后,来找你的亲戚多了,有的亲戚,曾经对你翻白眼,后来变成了眉开眼笑的人。

06

有句谚语说得好:“亲人帮亲人,无亲来帮愁煞人。”

虽然亲戚变得虚伪了,但是你不能片面地认为,所有的亲戚都靠不住,不要拒绝亲戚的交往。

在虚伪的亲情里,仍旧有好的一面,总有那么几个亲戚,和你变成了“好友”,可以一起奋斗,一起发财。

作为晚辈,不管长辈如何待你,都要尊重他们,不能做大逆不道的事情。

人生百年,任何一种感情,看通透了,也就不难受了。

亲戚交往,做到问心无愧,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