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囚”孟郊登科的背后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7 09:51:21    

恬静、怡然如王维,被称为“诗佛”;潇洒、豪放如李白,被称为“诗仙”;乐观、豁达如刘禹锡,被称为“诗豪”,后人根据他们的诗作,赋予了符合他们气质的称号。

当然,有达观的诗人,必然就有悲苦的诗人。


“诗鬼”李贺;“诗奴”贾岛;“诗囚”孟郊,从这几个看着就苦逼的称号中大概可以窥见他们潦倒的一生。

且说孟郊,自幼便失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和几个兄弟拉扯大。

对于母亲的辛苦,孟郊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因此,早年的他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不曾参加过科举考试。

作为家里的长子,他的肩上,担的是一家人的希望。而读书参加科考,是那个时代,他光耀门楣唯一的出路。


带着母亲寄予的希望,已经不惑之年的孟郊大步流星地踏上了科举之路。

当时的他不曾料到,科举这条路,他会走的异常艰辛。屡次不第,似乎成了孟郊的专属。

考试失利,心情郁闷,出去走走排遣心情还是要的。本就没钱还要出去旅游的他,生活日益困顿。


在外游历一番,收拾好心情的他继续为考试努力着。这样的日子来回重复地在他身上演绎着,直到46岁那一年。

母亲殷切的希望终于实现了。孟郊考中了进士,此时的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策马扬鞭,一首《登科后》跃然纸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一天,大概是“诗囚”孟郊过得最开心的一天。这么多年的苦总算没有白受,今日终于考中了进士。


一时间,思绪飘荡,马蹄轻快,只一日便赏完了长安的名花。

然而,孟郊的功名并没有让他的生活就此好起来。他依旧困顿,处处依人生活。

已经50岁的他,才出任了溧阳县尉。不管怎么说,总算是安定下来了。

孟郊第一时间便将母亲接到了自己的身边。他用了五十年的时间才有了报答母亲的能力,他觉得自己愧为人子,百感交集的他写下一首《游子吟》,以表达对母亲的爱: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母亲手中的针线,游子身的衣服。一针一线,都是满满的爱。

对于母亲犹如三春晖一般无私奉献的爱,怕是如何也报答不完吧。

话又说回来,作为父母,是不会求子女任何回报的,他们只希望子女能够过得好,如此而已。

就是这点小小的心愿,孟郊也没能满足年迈的母亲。


孤傲的他并不懂得如何在官场生存,几个回合下来,疏于公务,专心写诗成了常态。写不出诗还不出门,因此落了个“诗囚”的名号。

不专心工作势必会被嫌弃,索性后来有人代替了他处理公务,他和代职的人各拿一半俸禄,他也落得清闲,只是生活方面,只能苦上加苦了。


60岁,孟郊的母亲去世,孟郊辞官,关于儿子的余生,母亲再也没有余力去管了。

64岁,郑余庆招孟郊到兴元府任参军,任职的路上,孟郊结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

苦寒,成为了孟郊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