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刘平华:为居民谋幸福的好支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3:41:00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周小明 郴州报道

在桂阳县龙潭街道,北关社区宛如一颗曾经蒙尘的明珠,如今闪耀着耀眼的光芒。这里曾是治安混乱、环境脏乱差的代名词,居民生活在不安与无奈之中。然而,短短数年,北关社区却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书写了一个社区的蝶变传奇。这还得归功于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平华。

往昔之痛忆北关

1988年,北关社区在一片泥泞中诞生。这是一个由农民转为居民的新型社区,人员来自四面八方,社会成分复杂。背街小巷泥泞不堪,居民法律意识淡薄,治安问题频发,社区名声不佳。

北关社区支书刘平华。

1997年8月,刘平华初到北关社区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满心忧虑。他看到居民们生活在恐惧之中,孩子们在泥泞的街巷中玩耍,老人们为治安问题夜不能寐。然而,刘平华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吓倒。他深知,改变北关社区的面貌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用心去做,总会有希望。于是,他带着满腔热情,开始了北关社区的改造之路。

那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北关社区的居民们生活在一种无奈的困境中。孩子们的笑声被泥泞的街巷淹没,老人们的叹息在夜空中回荡。刘平华站在社区的街头,望着这一切,他的心中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知道,自己肩负着改变这片土地命运的重任。

他开始走访每一户居民,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他看到居民们眼中对未来的渴望,也看到了他们对改变的期待。刘平华深知,要想改变北关社区,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他决定从法治入手,用法律的力量为社区带来秩序和安宁。

法治之光耀北关

“没有法治,就没有秩序;没有秩序,社区就无法安宁。”刘平华深知,法治是社区治理的基石。为了改变北关社区治安混乱的局面,他决定从普法教育入手,用法治之光驱散社区的阴霾。

他组织志愿者利用节日、寒暑假等时间节点,送法上门,将法律知识送到每家每户。他还邀请法律工作者举办培训班,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实用的法律知识。为了让普法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刘平华利用国家宪法日、法治宣传周等载体,常态化入网格开展法律进户,深入宣传与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同时,通过标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将法律知识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他还请来公安干警和“两牢”人员现身说法,让居民亲身感受法律的威严。此外,他还与学校互动,开展青少年普法活动,培养孩子们的法治意识。

普法之路并不容易。起初,居民们对法律知识并不感兴趣,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多此一举。刘平华没有放弃,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居民们一定会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他和志愿者们一次次走进居民家中,耐心地讲解法律知识,解答居民的疑问。他们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举办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让法律知识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居民主动学法、用法、守法,社区法治氛围逐渐浓厚,北关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善。1999年,北关社区被评为郴州市安全文明社区,这是对刘平华和社区居民共同努力的肯定。2023年,北关社区获得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成为全国社区治理的典范。

2023年,北关社区获得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

法治之光不仅驱散了社区的阴霾,也照亮了居民们的心灵。居民们开始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用法治精神规范自己的行为。社区的治安状况越来越好,居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安宁和幸福。

榜样之力润北关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刘平华深知,要让社区真正实现文明和谐,必须激发居民的内生动力。于是,他积极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北关社区每年评选“十佳居民”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标兵”,树立了一批又一批的先进典型。

其中,袁春安同志的事迹尤为感人。2017年被评为了“中国好人”。袁春安的善举不仅感动了社区居民,也激励了更多人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社区网格员黄利国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榜样。2018年,他在一次巡逻中勇斗歹徒,保护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被评为“湖南好人”。黄利国的勇敢行为不仅赢得了居民的尊敬,也为社区的安全稳定作出了贡献。刘平华本人也在2017年被评为郴州市道德模范,居民邓苏荣则被评为“桂阳好人”。这些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每一位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