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玉石之乡”到工业新城!岫岩40年产业蝶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4:29:00    

在辽东半岛腹地,有一座因玉闻名的山城——岫岩。40年来,这里的工业发展如同精雕细琢的玉器,经历从原石到珍品的华丽蜕变,书写了一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壮丽篇章。

这座城市的发展密码,藏在大自然赋予的丰厚馈赠里。岫岩堪称大自然偏爱的“宝藏之地”,岫岩玉储量高达27万吨,被赞为“中国国石第一候选石”,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成为红山文化玉器的核心原料,千年玉脉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古老与富饶。此外,11亿吨菱镁矿,以及储量位居全国前列的滑石、理石等矿产资源,共同构筑起岫岩“六大宝石”的资源传奇。凭借这些天赐瑰宝,20世纪80、90年代,岫岩人以玉石开采和初级加工为起点,一家家玉器加工家庭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那时的岫岩街头巷尾,叮叮当当的雕琢声此起彼伏,玉屑纷飞间,悄然孕育着产业发展的无限可能。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6年,新甸、兴隆、偏岭三大工业园区拔地而起,犹如三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岫岩大地上,形成南北中鼎立的产业格局,推动资源型产业迈向规模化、专业化,如今三大园区在全县工业总产值中占比已达26%。

然而,发展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当时间的指针拨向21世纪第二个十年,环保与市场的双重挑战如乌云般笼罩在岫岩工业发展的天空。面对困境,岫岩果断出击,实施“四改”战略,9.1亿元资金如甘霖般注入46个工业改造项目,菱镁、玉器加工、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迎来“重生”。202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岫岩人敢于破局的勇气与智慧。以玉器加工产业为例,曾经粗放的开采模式一去不复返。《岫玉资源保护条例》如同守护者,将年开采量严格限制在800吨;“切割落矿干式充填”技术的推广,让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至80%。更令人惊喜的是,曾经被当作废料的玉瓷边角料,如今在现代化生产线上“变身”成精美建材,一条年产值8000万元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由此诞生,实现了“吃干榨净”的绿色发展。

在时代的浪潮中,岫岩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十四五”以来,借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东风,这座城市如同勇敢的舵手,在产业转型的浪潮中找准方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岫岩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通过重大项目布局和技术升级,成功摆脱单一资源依赖,构建起“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全新格局,区域经济韧性显著增强。为助力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岫岩积极引导企业申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深入摸排设备更新需求。如今,投资75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它不仅是岫岩清洁能源体系的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这座城市向着“双碳”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从家庭作坊到现代化园区,从单一资源开发到多元产业协同,岫岩用40年时间实现了华丽转身。2024年,岫岩6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52.78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较2010年增长近3倍。曾经的“玉石之乡”,正以工业新城的崭新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前行,续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全媒体记者 赵宇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