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齐鲁大地被橙色暴风预警笼罩,航班信息屏上“取消”的红字连成一片时,一场跨越1100公里的“光明接力”正悄然启幕。主人公是济南爱尔眼科医院的刘云川院长,她用30年如一日的医者初心,在疾速暴风中书写了一则关于承诺与坚守的动人篇章。
暴风中的逆行:改签的是归途,不改的是初心
4月11日晚9点,结束长沙总部爱尔集团屈光手术培训授课的刘云川,收到了次日航班取消的通知。此时的她焦急万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明天预约手术的患者还在等我,说好了要帮他们‘摘掉近视眼镜,重回高清视界’。”刘院长随即拨通了济南爱尔眼科医院屈光手术科工作人员的电话:“航班临时被取消,我已改签最近的航班,照顾好明日等待手术的患者情绪,让他们放心,无论如何我都尽全力赶回去为他们手术。”随后,济南爱尔眼科经营院长秦小霞在接到消息后,深夜紧急联系工作人员,交代后续工作事宜,为确保万无一失,行政、科室、手术室等全院团队同力协作,制定紧急预案。
刘云川连夜改签了最近的返济航班,次日一早提前到达机场等待。却再一次因为济南的暴风预警无法正常起飞。机场候机大厅里同行者纷纷选择滞留等待,唯有她毅然决然地退掉机票改签高铁,拖着疲惫弱小的身体提起偌大的行李箱转身奔向高铁火车站。
1100公里的路程,她选择用长达7小时的火车归途,坚守对患者的摘镜承诺。回程途中依然没有片刻的休息,提前视频连线反复审阅病历,不断与接诊医师交代特殊患者的注意事项等等:“角膜曲率特殊的患者,术前数据务必再校准。”沙哑的嗓音里,无不透漏出比橙色暴风更加坚定的医者担当。
当13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济南爱尔眼科医院时,她带着未褪的疲惫直奔手术室,仿佛这场与暴风的赛跑,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医者的必答题。
30年匠心雕琢:微米之间见仁心
从山东医科大学毕业的那个夏天,刘云川就在希波克拉底誓言前许下了从医的初心。30余年过去,她从青涩的眼科医生成长为爱尔眼科山东省区屈光手术学科带头人,不变的是对“微米级精准”的执着和专研。“这微米之差,可能影响患者未来几十年的视觉质量,希望大家一定要敬畏屈光手术。”在长沙的培训课堂上,她带教时的叮嘱字字千钧。数万台屈光手术经验,让她养成了术前反复核对、术中全神贯注的习惯。在她眼中,每一台手术都是对患者人生的雕琢——小到调整手术室灯光、轻声安抚紧张的患者,大到定制个性化切削参数,她用“零误差”的标准,让每一双眼睛都成为值得敬畏的星辰。
显微镜下的温度:以心为灯,点亮视界
“别紧张放松慢慢来,听我指令配合就可以,你心中默念三下,我们就开始摘镜魔法。”手术室里,刘云川特意调暗灯光减轻患者不适的同时,用轻松的话语化解掉患者的紧张情绪。当飞秒激光的扫描划破暴风的阴霾,她紧贴显微目镜的身影和温柔的话语也成了患者心中最安心的音符。
“患者不光是把清晰的使命托付给我们,更是沉甸甸的信任与力量。”全部手术顺利完成当脱下手术衣的一刹那,她对助手的叮嘱的这一句话,更是道出了刘云川30年从医的初心信仰。在她看来,光明守护者的使命,从来不是冰冷的技术比拼,而是用仁心焐热每一个期待清晰视界的灵魂。
光明守护者的答卷:雕琢的不是角膜,是人生
当暴风渐歇,患者们带着清晰的视界走出手术室,这场与天气的较量早已超越了事件本身。它见证的,是一位医者对“希波克拉底誓言”的终身践行,是一个团队为守护光明的全力以赴,更是济南爱尔眼科“以患者为中心”的精神缩影。
正如刘云川在培训日志扉页写下的:“我们雕琢的不是角膜,而是他人的高清人生。”30年如一日的坚守,暴风中的星夜兼程,都赋予了这句话最生动的注释。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医者的双重温度:既有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匠心”,更有对患者感同身受的“仁心”。
当城市重归晴朗,那些被点亮的眼眸,终将记住这场与暴风赛跑的光明医者——她是追光者,更是守光人,用三十年如一日的仁心,在每一个需要光明的时刻,都能成为患者心中永不熄灭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