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宁夏高额彩礼降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2:32:00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婧 张国凤 唐中慧

3月26日,宁夏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推进会上传出消息,开展专项治理一年来,宁夏农村平均彩礼金额下降35%,受到社会舆论强烈关注。

“一动不动,万紫千红”“谈钱伤感情,不谈钱没感情”……这些顺口溜道出了部分农村地区彩礼高企的现状。自2019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6次点名高额彩礼,持续部署破解之策。2024年4月起,宁夏回族自治区直面农村“娶不起”的沉重现实,对农村高额彩礼开展专项治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农业农村厅等八部门分别制定工作方案加快推动高额彩礼等婚俗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所谓积习难改,宁夏专项治理真的能啃下高额彩礼这块“硬骨头”吗?近日,记者选取率先开展高额彩礼治理行动的固原市原州区和此次专项治理重点区域吴忠市同心县两地农村进行探访。

农村彩礼整体有所下降

记者在3天时间里,走访原州区3乡镇4村、同心县4镇6村,村干部和村民对彩礼是否下降这一问题的回答基本一致——彩礼降了。

原州区彭堡镇杨忠堡村党支部书记黄水银告诉记者,2024年该村有6家办喜事,其中有两家属于“低彩礼”,一家为“零彩礼”。“我们村以前彩礼涨势很猛,2023年、2024年,通过典型带动、村干部宣传,大部分群众对高额彩礼的看法有所转变,彩礼额度有所松动。”黄水银表示。记者在村里偶遇了带着女友回家探亲的村民小马及其父亲老马。提起儿子的这门亲事,老马乐得合不拢嘴。“亲家通情达理。我们两家已经谈妥9万元的彩礼,他家都让女儿带回新家庭,还会添钱给孩子们买车当陪嫁,等于我们两家一起支援小一辈成立新家庭。”

原州区河川乡康沟村党支部书记马保贵说:“以前我们村的男青年娶媳妇彩礼普遍高,从2023年开始,本村陆续出现了‘低彩礼’典型,高额彩礼的风气有逆转趋势。”康沟村村民老叶嫁闺女时不仅没要彩礼,还陪送了一辆汽车,成了本村名副其实的“零彩礼”典型。老叶两口子养着30头牛、种着50亩青贮玉米,全家年收入约10万元,日子过得不错。“我卖一头牛,手头就能有点零花钱。亲家经济条件一般,我如果要彩礼,就是给小两口增加负担。”老叶说。

同心县下马关镇西沟村党支部书记顾占雄表示,专项治理开展前,本村最高的彩礼达到30多万元,如今大部分女方家庭接受十几万元的彩礼,按风俗还要退一部分。

同心县河西镇杨河套子村党支部书记马廷林介绍,该村有3000多人,2024年有5家娶媳妇,都是“低彩礼”。“2022年到2023年,本村彩礼一般在十七八万元左右,从2024年已经基本降到10万元左右。”马廷林说。

同心县河西镇同德村是生态移民集中安置村。村党总支书记马小军介绍,该村2024年有19对新人结婚,都属于“低彩礼”:“开展专项治理之前,我听说本村最高彩礼达到30万元。2024年,我们村最高的彩礼是18万元。我们了解到,女方家长并不是把彩礼揣自己兜里,而是给小两口买了一辆车,我们将其认定为‘低彩礼’。”马小军说。

村干部反映,当地有女方家长退部分彩礼的风俗,导致各村彩礼数字统计口径不一致,有的村统计的是女方家长留下的彩礼,有的村统计的是男方给的彩礼总额。同心县预旺镇北关村党支部书记杨吉林介绍,他们村统计的彩礼数额就是女方家长留下的数额,“专项治理开展之前,我们村彩礼在18万元左右,近一年之内降到平均8.2万元。”

同心县人民法院数据反映,2024年以来,涉高额彩礼的纠纷数量大幅下降。2025年第一季度此类案件只有8件,2024年全年为52件,而2022年、2023年每年都有100多件。

各方数据以及村干部真实感受都表明当地农村彩礼整体有所下降,同时呈现出区域差距、个体差异的特征——经济条件好的村庄比经济欠发达的村庄彩礼下降得明显且“低彩礼”“零彩礼”的典型更多;同村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比经济条件差的家庭更容易接受“低彩礼”;学历高、工作稳定的女性更重视对方自身条件,只要男方优秀,女方普遍接受“低彩礼”或“零彩礼”。

专项治理讲究“多管齐下”

宁夏是如何将彩礼降下来的?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农办主任王建向记者揭开了破解“娶不起”难题的治理密码:“我们打出了一套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组合拳’。”据了解,宁夏出台《关于持续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建设文明乡风实施意见》,从党建引领、文化浸润、村民自治、法治保障、婚俗改革、惠农增收、妇女关爱行动、青年新风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

科学制定治理标准,给低彩礼定“标准”。明确重点区域农村彩礼一般不超过2023年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非重点区域农村彩礼一般不超过2023年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倍。标准的订立让村干部开展走访、宣传“低彩礼”有的放矢,让群众对“低彩礼”有了概念。

创新建立联席会议、重点包抓、统计调度、举报转办、督导通报、舆论引导等工作机制,推动工作形成闭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负面典型案例进行内部通报。专项治理开展以来,共有385名村干部、645名农村党员报备本人或子女婚姻事项,相关单位查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规操办婚丧喜庆问题24起。

通过制定一揽子激励措施,让治理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有奖励、践行“零彩礼”“低彩礼”的群众得实惠。出台政策对有意愿发展种养业的“零彩礼”“低彩礼”家庭,在温棚租赁、种苗购买、饲草收储、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政策;“零彩礼”“低彩礼”新婚夫妇旅游景区门票有优惠;积极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创新、补充和细化礼遇优待政策。在同心县的一家车行外,记者看到门口挂着礼遇“低彩礼”家庭的横幅。该车行老板田某介绍,“零彩礼”“低彩礼”家庭的女方家长购车,10万元以下的车优惠2000元,10万元以上的车优惠5000元。同心县预旺镇党委副书记苏海峰介绍,“低彩礼”家庭将获得多重礼遇,如给予1000元现金奖励、享受健康体检服务的待遇等。原州区强化对“低彩礼”家庭的礼遇嘉许,“零彩礼”“低彩礼”家庭新婚夫妇及女方父母每补栏一头肉牛,将获得补贴800元到1000元,每补栏一头肉羊补贴200元……

同时,宁夏还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关心关爱。例如,原州区利用国际妇女节等时间节点,开展婚恋交友联谊会,为适龄对象搭建平台。同心县妇联组织起186人的义务红娘队伍,为农村青年婚恋提供便利。

今年4月3日,在同心县韦州镇韦一村的村委会办公地,韦州镇14名义务红娘集聚一堂,开展“缘来是你”幸福连线茶话会,红娘们逐一展示适龄男女青年的择偶条件和个人信息,发现条件匹配的青年男女就相互留下联系方式。记者发现,红娘展示的适龄男青年中,至少有两名提出了“低彩礼”的择偶要求。韦一村红娘金春燕告诉记者:“彩礼是我们红娘必须找双方谈的一个话题。有的姑娘心气儿高,可要是提出10万元以上彩礼要求的话,一般男方家庭就有反感情绪了。”截至目前,全自治区组织青年婚恋交友活动160场次,为1.8万名单身青年“牵线搭桥”,有效避免农村职业媒人哄抬彩礼价格。

同时,专项治理也没有止步于经济减负。宁夏对符合条件的“零彩礼”“低彩礼”新婚女性,优先解决就业582人,发放创业贷款3686万元。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政治文明研究所)所长李保平认为,在推进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工作中,宁夏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多部门联合发力系统化施治,凝聚了社会治理强大合力,产生良好的治理效果,这为其他地区遏制农村高额彩礼提供了思路。他同时建议,在制定“低彩礼”标准、划定重点地区以及设立激励机制时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在施治时亦要关注政策的精度与准度。

治理高额彩礼还要啃“硬骨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专项治理取得成效的同时,破解高额彩礼依然面临巨大挑战,要想彻底解决“娶不起”难题,还需啃“硬骨头”。

“是男青年多还是女青年多?是男青年挑剔还是女青年挑剔呢?”在“缘来是你”幸福连线茶话会,记者向红娘们提问。“当然是男娃多,女娃挑剔。”14位红娘几乎异口同声。红娘们告诉记者,找对象最困难的群体就是没工作、学历低、收入低的农村男青年。

治理高额彩礼的阻力还来自部分农村群众思想上的“疙瘩”。比如一部分女方家长还抱着用彩礼保婚姻的想法。“婆家零成本娶媳妇,万一不珍惜,女子多吃亏?彩礼要得足,婆家再娶媳妇难,才不敢轻易得罪新媳妇。”还有一些婆家人保留着“媳妇要尽快生儿育女”“女性要相夫教子”的传统思想,对新媳妇的要求颇多,令女方产生多要彩礼作为补偿的想法。

多名村干部告诉记者,刚开始入户宣传“低彩礼”时,一些村民有抵触情绪。经过多次入户走访,反复线上线下宣传,说了许多熨帖话,这些村民的态度才逐渐缓和。可见高额彩礼的治理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庄严在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上要求,各地各部门既要在具体问题治理上立说立行,也要以钉钉子精神推进系统治理,稳中求进、绵绵用力,进一步提升专项治理的整体质效。王建也表示,农村高额彩礼治理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在自治区党委统一领导下,农办将与其他相关部门一起齐抓共管、采取更有力的引导措施,激励引导农民群众主动抵制高额彩礼、践行婚俗新风。

当“低彩礼”“零彩礼”家庭的养殖圈舍渐次扩建,当新婚夫妇携手创业的故事不断涌现,宁夏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这场移风易俗攻坚战,不仅为西北乡村注入了文明新风,也正转化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新动能。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