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法治日报:北京平谷走出风险隐患系统化治理新路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8:53:00    

又是一年春满园。被誉为大桃之乡的北京市平谷区,吸引八方宾朋前来赏花踏春。如今的平谷,不仅有花色迷人,更多了平安的底气。

2023年起,平谷区聚焦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突出问题,做实做强区、街乡、村居三级综治中心,将基层综治中心打造成“治理前哨”,同时通过“政法干警驻网格”等多重机制将各类治理资源沉入全区“微网格”,筑起矛盾纠纷化解“四道防线”。而一套以清晰责任体系为基础打造的“社会安全稳定风险隐患治理信息系统”,则进一步实现了各类风险隐患的全口径收集、一体化管控和系统化治理。

平谷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韩小波说,近年来,聚焦风险隐患底数不清、治理责任不实、治理机制不完善等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平谷区坚持夯实基层基础,完善制度机制,压实各方责任,搭建支撑平台,实现了安全稳定风险隐患从排查发现、分析研判到化解处置的工作闭环,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安全稳定风险隐患综合治理“平谷路径”。

基层末梢变身治理“前哨”

大华山镇是平谷区大桃核心主产区,因大桃备受关注的这里,如今因“精细化”治理成为了区内焦点。

高楠是大华山镇大华山村村民,也是村里一名专职网格员。每天,她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的“格”内巡视,回答群众问题,发现大事小情第一时间上报。像她这样的网格员,村内共聘了30名。

大华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立军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村里在划分网格时,除了村民户外,村域内的荒山、坟头、田地全部编入网格,日日巡“格”的网格员就是最灵敏的信息源。

不久前,村内张某、崔某两家因相邻关系发生纠纷,第一时间找到高楠。了解情况后,高楠在手机端登录“四色平台”上报情况,得知消息的村委会及时响应,为两家人展开了调解。

高楠所说的“四色平台”就是平谷区去年上线的“社会安全稳定风险隐患治理信息系统”,如今已覆盖全区18个镇街和30个行业部门。高楠在手机端点击“提交”的同时,信息便同步发送到全区各级平台。

在大华山镇综治中心,看到上报信息的镇平安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刘海涛并不慌张,优化后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让他有了底气。自从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完成后,他便搬入了中心办公,与他同时进驻的还有信访办、司法所、接诉即办办公室等。“新综治中心打破了以往的治理壁垒,除我们几家单位常驻,还有公、检、法机关派驻,职能科室和村居按需随驻,以及外部支持力量的远程协助,形成了纠纷化解的合力。”刘海涛说,依托综治中心,大华山镇建立起了网格员早发现早介入,村级调解员全力化解、随时回访,综治中心集中攻坚,难题研判上报的四级化解体系。

平谷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闫军棋告诉记者,大华山镇的治理成效正在全区各镇街普遍呈现。为将基层“末梢”打造成治理“前哨”,平谷区将全区320个村(社区)划分为3170个“微网格”,除聘用专职网格员外,还将政法干警、律师等各类治理资源下沉网格。与此同时,出台规范性文件推动全区综治中心升级改造,并畅通三级综治中心信息互联、上下贯通,有效提升了综治中心作为指挥调度、多元解纷、数据收集、社会治理“四个中心”的实战能力。

“四道防线”整合各方效能

不久前,李阿姨几经波折终于拿到了自己的建房补贴款。原来,离婚后回到本村的李阿姨在村内购买了一处住房,居住多年后打算翻新时却发现,依政策可享受的2万元补贴已被卖房人领用。为此,李阿姨找到村里要求解决,可村里调解多次,对方坚持自己按政策领取补贴款,不应该返还。眼看调解进入僵局,张立军拨通了“12368”。

记者了解到,“12368”热线在平谷能够直通法院。2023年7月,“平谷区‘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启用后,包括政法、行政机关等在内的26家单位的调解资源全部整合到这里,依托“12368+12345”双轨派单模式,中心可调动各类调解资源支撑基层调解工作。

接到大华山村的求助,多元解纷中心立即派单,安排经验丰富的法院特邀调解员指导调解工作。元旦刚过,李阿姨及卖房人一起来到村综治中心,特邀调解员在线上与村干部共同为双方释法说理,终于说服卖房人同意退还补贴款,纠纷就此化解。

在区里构建矛盾纠纷化解“大本营”的同时,平谷区还同步推动“政法干警驻网格”工作机制,抓实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来自政法单位的1397名干警以“一警多格”方式被分配进入全区3170个“微网格”,承担矛盾调处、治安防范等20项具体职责。

平谷分局夏各庄派出所民警赵汝滨就是其中的一员。自从入了网格,他最大的感受是“和百姓近了,工作形成合力不费劲了”。去年7月,为解决辖区仁义园社区交通乱象,赵汝滨将社区18名网格员组织起来,建起社区巡逻队开展护学爱岗活动,曾让居民怨声载道的接放学交通秩序问题大为改观。

闫军棋告诉记者,为“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平谷区不断完善“网格—村居—街乡—区”四道矛盾纠纷化解防线,并通过构建边界清晰的责任体系,压紧压实治理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区里下了很大功夫逐项梳理各部门职责分工,出台了平安建设、信访工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三个专责专章和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职权清单,厘清了条块之间、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为各类问题高效派单、快速解决扫清了障碍。”

“四色”平台牵动系统治理

有了矛盾化解“四道防线”、三级综治中心和“三专章一清单”制度体系的支撑,平谷区进一步谋求数据赋能,“平谷区社会安全稳定风险隐患治理信息系统”的上线,为风险隐患快速上报、系统治理搭建了“快速路”。

在平谷区综治中心记者看到,该系统主页醒目位置标注着“红橙黄蓝”四个颜色,对应不同数字,屏幕右侧实时滚动着各方上报的信息详情。据平谷区委政法委情报信息中心主任任春波介绍,“红橙黄蓝”四色对应的是所上报风险隐患的不同等级,按社会影响、化解难易、事件紧急程度等区分,红色等级最高。因此这套系统也被称为“四色”平台。

“这套系统与110、12345、12368等平台系统实现了联通对接,打破了数据壁垒,可实时掌握全区人地物事组织等动态信息。平台每天都会根据现存风险隐患自动生成各单位的平安指数,若风险隐患未及时处置,平台会进行预警提示。”任春波说。

像高楠一样,全区每位网格员的手机上都安装了“四色”平台端口,各村干部、志愿者及单位相关工作人员也开通了手机端权限,信息可随时上传平台。“目前已开通的6300余个账号,就是我们各类隐患快速发现的有效依托。”闫军棋说。

去年年底,“四色”平台突然上报一起“红色”预警。区内某村因占地补偿款发放政策问题引发群众聚集,极易形成集体访。事关重大,韩小波立即召集信访、公安、社保、民政等各相关部门开展研判,制定化解方案,同时根据责任清单派单给了主管区长。研判会后第二天,主管区长便召集各相关部门到村内现场办公,详细解释政策,解答疑问,最终稳定了群众情绪。

据了解,“四色”平台上报信息对应哪个风险等级,均由所报风险的加权系数和风险因子自动赋分生成,然后依据“三专章一清单”精准派单解决。2024年至今,平台已上报风险隐患7600余条,全部由主责部门进行分级分类化解处置,构建起了协调机制下的“发现研判、分类处置,分级负责、逐级化解”安全稳定风险隐患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成效明显提升。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黄洁,徐伟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