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忙碌节奏里,我们常常会忽略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就拿 40 岁的赵先生来说,他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创意总监,工作强度大,经常熬夜加班,饮食更是毫无规律可言。早餐常常来不及吃,午餐随便点个外卖对付,晚餐则要么和客户应酬,要么加班到很晚才随便吃点。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多年,他的身体也渐渐出现了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赵先生明显感觉自己的排便变得极为不规律,有时候好几天都没有便意,有时候又一天要跑好几次厕所。起初,他只是简单地认为,这不过是自己糟糕的饮食习惯导致的,没什么大不了,依旧我行我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排便异常的情况愈发严重,他的体重也开始急剧下降,原本合身的衣服,现在穿在身上都显得松松垮垮。赵先生的妻子察觉到了不对劲,心里满是担忧,硬是拉着他去了医院做检查。这一查,犹如晴天霹雳,赵先生被确诊为肠癌,而且病情已经发展到了晚期,肿瘤病灶过大,手术切除的希望变得十分渺茫。医生经过综合评估,给出了先进行化疗,以缩小病灶的治疗建议。
医生患癌拒绝化疗?背后真相大揭秘
化疗,作为癌症治疗领域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同时也伴随着诸多争议。在大众的认知里,有一个说法流传已久,那就是 “八成医生患癌都会拒绝化疗”。这个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90 年代,源自加拿大癌症中心的一项调查。当时,研究人员向 79 位肿瘤科医生发放了调查问卷,询问他们如果自己不幸患癌,是否愿意接受化疗。
结果显示,高达 81% 的医生表示不愿意。于是,“医生自己都不愿意做化疗” 的结论便在坊间迅速传开。但实际上,这个调查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当下的真实情况。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化疗技术刚刚兴起,还处于探索阶段。化疗药物多被用于肺癌的试验性治疗,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其疗效究竟如何,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且,早期的化疗药物副作用十分明显,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往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所以,在当时的背景下,医生们对化疗持排斥态度,也是情有可原。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化疗的效果和安全性都有了显著提升。大约在上述调查的 10 年后,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站再次对医生们进行了相关调查。这一次,愿意接受化疗的医生比例从之前的 19% 大幅增长至 64%。这一数据的变化,清晰地表明了医生们对化疗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化疗,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化学药物来对癌细胞进行 “围剿”,抑制它们的生长、分裂,从而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后,就像一个个 “侦察兵”,能够精准地干扰癌细胞的代谢和增殖过程。比如,有的药物可以巧妙地抑制癌细胞的 DNA 合成,有的则能阻碍癌细胞的有丝分裂,让癌细胞无法顺利地进行自我复制,最终走向死亡。
化疗后为何有人迅速离世?并非化疗之过
在临床治疗中,我们确实会看到一些令人痛心的现象:部分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后不久,便遗憾地离世了。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难道是化疗加速了他们的死亡?其实,化疗药物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全力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对人体正常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但医生们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会像经验丰富的天平操作员,努力在治疗效果和副作用之间找到平衡,尽可能地减少对患者身体的伤害。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化疗后患者很快离世的情况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所患肿瘤的恶性程度极高。像胰腺癌、肝癌、胆囊癌等,这些癌症堪称癌症中的 “超级杀手”,对放化疗手段往往不太 “感冒”,治愈率极低。以胰腺癌为例,大部分患者在确诊后,生命的倒计时便迅速开启,半年内就可能离世。还有一些患者,在被发现患癌时,病情已经发展到了晚期,癌细胞如同疯狂的野草,在体内四处蔓延,发生了广泛转移。这种情况下,患者的生存期更是短得可怜,大多数人难以逃脱半年内离世的命运。
此外,感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 “隐形杀手”。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过程中,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的冲击,使其变得脆弱不堪。这时候,各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就像趁虚而入的 “敌人”,容易引发感染。感染一旦发生,就如同在患者本就脆弱的身体里燃起了一把大火,会对器官、组织造成严重损伤,还可能诱发一系列感染性疾病。美国癌症协会旗下的医学期刊曾发表过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感染是癌症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实体瘤患者和血液患者中,约有一半的患者最终是因为感染而失去了生命。所以,不能简单地将患者化疗后离世的责任归咎于化疗本身,更多时候,是患者自身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免疫系统受损后引发的感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 类癌症患者,化疗需谨慎
化疗虽然在癌症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它并非是万能的 “神药”,也不是所有癌症患者都适合。以下这 4 类患者,在考虑化疗时需要格外谨慎。
化疗不敏感者:治疗效果欠佳
有些患者的身体仿佛对化疗药物有着天然的 “抵抗”,化疗药物进入体内后,如同石沉大海,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这可能是因为患者本身罹患的是一些特定类型的癌症,比如神经内分泌肿瘤、胆管癌、胰腺癌等,这些癌症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极低,即便使用了化疗,也很难看到明显的效果。还有一种情况是,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化疗后,机体逐渐对化疗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就好比癌细胞学会了 “躲避” 化疗药物的攻击,继续化疗,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高龄老人:身体难以承受
对于超过 70 岁的老年患者来说,他们的身体就像一部使用多年、逐渐老化的机器,各个脏器组织的功能都在衰退,体质也相对较差。化疗带来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免疫力下降等,对他们来说可能是难以承受的 “重负”。这些副作用可能会进一步削弱他们的身体机能,不仅无法起到延长寿命的作用,反而有可能缩短他们本就不多的生命时光。
合并严重疾病患者:风险大于收益
部分癌症患者可能 “祸不单行”,在身患癌症的同时,还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比如肝癌患者同时合并肝衰竭,肾癌患者合并尿毒症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化疗,化疗药物对身体的伤害以及疾病本身对身体的损耗叠加在一起,往往会让患者的身体不堪重负,治疗的风险远远大于收益,可谓是弊大于利。
早期与终末期患者:化疗意义有限
早期癌症患者,就像是疾病刚刚萌芽的阶段,此时一般可以通过手术直接切除病灶,将癌症 “扼杀在摇篮里”。术后,很多患者无需化疗,就能够实现临床治愈。而对于终末期癌症患者来说,癌细胞已经在体内 “肆意横行”,发生了广泛转移,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这时候再进行化疗,虽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对于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意义已经不大 。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