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构建中国特色技术经理人体系,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2:12:00    

中国日报4月24日电 (记者 殷铭悦)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魏建国近日表示,随着我国新质生产力的新发展,如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传统产业升级问题亟待解决,单靠过去产学研一体化的老路子已经行不通,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技术经理人道路,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当下科技领域弯道超车的必然选择。

魏建国表示,企业都想要拿来就能用的人,但是人才也很挑剔,不愿意一直为企业过度付出,因此跳槽是非常频繁的,所以,首先要明确中国特色的技术经理人的定位和职能。与西方发达国家传统的技术经理人不同,中国特色的技术经理人是起步晚、发展快、需求急、潜力大。

他介绍道,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上海有技术、有市场头脑的技术人员就利用节假日去“苏锡常”地区推广科技成果,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问题,被市场称之为“周日工程师”,而正是这些懂技术、闯市场的“科技红娘”们把苏南地区打造成今天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高地,这也标志着中国式技术经理人的开始。

魏建国提到,现在市场更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他把这种人才称为同时具有政策理解力、产业洞察力和资源整合力的“三力”人才,可全方位服务于企业及市场的创新发展战略,而当前这样的人才少之又少。

魏建国于近日在广州召开的2025大湾区创新生态大会中作出上述表示。

据统计,到2023年我国技术经理人只有3万左右,而且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一带。科技部提出到今年年底,全国要建成100家技术转移机构和10万人左右技术经理人,魏建国坚信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魏建国表示,可以把复合型人才比例从现在的20%可以提高到50%,更重要的是要从长远谋划,尽快建立起一套中国特色技术经理人体系。对此,魏建国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当务之急是改变传统理念,做好顶层设计。这其中必须结合中国国情、产业特点和发展战略,争取整体规划,不搞零打碎敲、单兵推进,要做全方位立体式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第二,强化政策和制度保障,形成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要确保科技创新在未来5年之内有突破性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有显著成效。

第三,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把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的认证作为工作的切入口来抓。2022年,中国已出台技术经理人官方认证,2024年中国首套初、中、高级技术经理人教材已出版,要把中国技术经理人看作是中国未来科技转化市场上的“流动血液”,不仅要输血还要造血。数据表明,技术经理人从过去的“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预计未来三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将成为技术经理人才的第一梯队,这三个区域将加速优胜劣汰形势,将形成我国技术经理人才的高地。而成渝地区、湖北、陕西和山东将成为中国技术经理人才的第二梯队,发展潜力巨大,追赶速度也很快,预计到2030年,将实现爆发式增长,中国技术经理人将达到10-15万人,特别是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技术、经营、法律、财务、精通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将达到5万人以上。

纵观未来发展,建立全国性技术经理人行业协会等平台势在必行。随着资质审核、水平考试、材料评审答辩等人才管理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中国特色技术经理人体系将很快建立,为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做出更大贡献,魏建国说。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