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4月24日长沙讯 近年来,中核湖南矿业(核工业湖南矿冶局)始终把用心用情精准服务作为离退休人员工作的努力方向,坚持“感情不减,联系不断”,突出政治引领、强化精准帮扶、发挥银龄作用,进一步巩固退休人员社会化成果,探索出一条“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创新之路,为核工业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该公司人力资源部荣获中核集团“2024年度离退休工作先进集体”表彰。
从2000年到2009年12月,中核湖南矿业(核工业湖南矿冶局)所属8户企业下放湖南、河南省管理并完成政策性关闭破产,破产时有离退休人员约1.5万人,成立8个留守机构,离退休工作呈现点多面广、服务人数众多、管理难度较大的特点。目前,该公司退休人员均已实现社会化管理。
中核湖南矿业有限公司(核工业湖南矿冶局)与所在地社区开展党建联建活动,深入开展“60·70”活动,2024年为2600余名老同志颁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章,受老核工业人无私奉献精神感染,衡阳市民革联合衡阳市慈善总会筹集善款50万元,慰问核工业老同志1000余人。依托微信群、核工业不老松、老干部大学等渠道,激发学习活力,引导紧跟时代步伐。坚持组织召开离退休同志座谈会,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劳模,听取对核工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让“党旗红”与“银发白”交相辉映。
2024年发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章。
多年来,中核湖南矿业(核工业湖南矿冶局)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综合运用多元方式,让老同志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随着铀矿资源枯竭,老矿区一度陷入衰败。该公司坚持与地方政府联动,推动“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转型。原七一一老矿区完成了人居环境改造,沥青路面、绿植景观和医养中心相继落地,87岁的退休矿工李相庭感叹:“矿区现在住着舒心,还能吸引游客参观”。
“满怀深情为夕阳,一枝一叶总关情。”中核湖南矿业(核工业湖南矿冶局)聚焦离退休人员“因病致贫”的现实问题,多动脑筋,多跑腿、勤宣讲。在中核集团、中核铀业支持指导下,成功争取帮扶政策。坚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困难帮扶,协调深圳市慈善会为180名退休人员及家属免费施行白内障手术,成功率100%,协调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湖南省总工会、海南椰岛集团,筹集400余万元物资,慰问4000余人。实施离退休困难帮扶制度,制定关心关爱办法。协调医保部门支持调整门诊共济政策,保障在衡核工业退休人员医疗待遇。
2024年2月,“中核研学”作为国内首个核工业文化研学体系,在七一一研学红培教育营地正式发布。老矿工们化身“红色导师”,通过“星空课堂”向青少年讲述铀矿故事。81岁的矿工家属邓玉珍在复古理发店中,向游客传递“41号信箱”背后的奉献记忆。
退休文艺骨干参演情景歌舞剧《幸福乐活团》。
2024年10月,组织退休文艺骨干参加中核集团“历史的巨响——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老同志文艺汇演,参演的情景歌舞剧《幸福乐活团》获“最佳人气”奖。
这些都是核工业离退休老同志发挥余热的一个个缩影。“离退休人员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经历了长期的工作和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我们所取得的各项成绩都离不开各位老领导、老同志曾经打下的坚实良好基础。”中核湖南矿业(核工业湖南矿冶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何纯 朱友芳|李平 朱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