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湖南郴州4月27日电 题:中国各地上演“村IP”突围赛
中新社记者 鲁毅
“如果这道茶香牛肉能通过比赛打响名气,我回去后就开餐馆。”湖南郴州桂东县尚义村的“90后”参赛者李玉坤在灶台前挥动锅铲,她以自家高山春茶入卤为牛肉提鲜,用小青瓜雕刻帆船摆盘,让这道家常菜成为镜头焦点。
4月26日,郴州桂东县首届“村厨大赛”开赛,各村大厨纷纷用本土食材“奏响”美味乐章,吸引各地游客、食材采购商等近两万人现场观战,并为桂东促成1.56亿元人民币的农产品采购订单。
“‘村厨大赛’既展示了烹饪技艺、传统手工艺、乡土美食、农耕智慧的无限魅力,又开辟了‘以厨育才,以食兴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湖南湘菜产业促进会执行会长易军表示,味觉享受融合文化体验的美食经济,可以催生乡村经济多元业态。
当下,中国各地村字头IP不断涌现,无数像李玉坤一样的农村居民,用锅铲、球鞋、咖啡杯等,撬动“村IP”经济。
在贵州,台江县的“村BA”从村口的篮球联赛发展成为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的重点活动之一,榕江县的“村超”吸引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球员同场交流,赛事期间周边商户餐馆一天卖完两头牛、小吃摊日销2000碗卷粉等现象屡见不鲜。在浙江,“村咖”“村画”成为吸引“新农人”返乡的创意载体。海南的“村排”也带动旅游消费激增。
4月26日,湖南郴州桂东县首届“村厨大赛”开赛,各村大厨纷纷用本土食材“奏响”美味乐章。 (桂东官方供图)
“一场赛事、一道菜都可成为撬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支点。”乡村规划师曲径分析道,贵州用足球点燃激情,湖南以美食俘获味蕾,本质上都是对乡土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折射出中国农村经济正突破传统农业生产、土特产、农家乐等,逐步向文化创意、手工艺、绿色产业、旅居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如何打造可持续“村IP”?曲径认为,核心在于精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基因,“既不能丢了地方‘土味’,又要接轨现代消费”。如桂东通过打造“村厨”IP、培育乡村厨艺人才,让深藏平均海拔900米之上的“桂东味道”走出大山;长沙宁乡灰汤温泉小镇打造“温泉+桃花”时令IP等。
易军以“村厨IP”为例,建议通过技术赋能打造“桂东美食地图”数字平台,同时搭建相关供需对接平台,让优质食材突破地域限制。(完)
【编辑:高峰】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羊皮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