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现代企业制度破局, 书写农药民企高质量发展答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2:03:00    

4 月 29 日,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坚定发展信心 勇担时代重任”民营企业家系列记者见面会上,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葛家成分享了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农药行业脱颖而出的发展经验。

葛家成说,海利尔创立20余年来,通过建立系统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以清晰的产权结构、规范的法人治理体系和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实现从家族企业到主板上市公司的转型,走出了一条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具体包括,深化治理机制改革,筑牢规范发展根基。公司自2011年起系统全面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2014年引入卓越绩效管理体系,2017年上市后完善“三会一层”治理架构,设立“战略委员会+战略发展中心”,建立五年滚动战略评估机制,确保战略决策专业化与风险可控,为规范运作提供保障。

双轮驱动战略,构建全产业链抗风险能力。面对行业竞争,海利尔在科学治理体系框架下确立“原药制剂一体化、国内国际一体化”的双轮驱动战略,构建全产业链布局。上游自主研发与跨国合作突破新化合物开发“卡脖子”技术,储备20余个自主知识产权新化合物;中游建成智能化原药、制剂车间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下游组建近千人技术服务团队,每年服务数百万户种植大户、数亿亩农田,连续13年获“中国农民喜爱的农药品牌”。国际业务覆盖100余个国家,占比超55%,产品获欧盟等国家的等同认定,强化全球竞争力。

创新驱动,打造技术“护城河”。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项目制管理、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激励体系等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三级创新体系,聚焦绿色原药、环保制剂、纳米给药、先进工艺等前沿领域,每年研发投入金额占比超5%,研发出了增产30%的新农药,每年推出新产品占比20%,新产品100%具有差异化、药效提升20%、利用率提高30%,拥有的发明专利均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技术领先优势显著。

绿色转型与智能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打造了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布局开发纳米农药、生物农药等绿色产品,100%符合无人机飞防标准;年投入上亿元升级安全环保,引进先进工程工艺技术,升级智能化车间,推动生产全流程低碳化;建设国际标准实验室及全领域试验能力的检测评价中心,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生,获评“首批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企业”。

谈及国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带来的利好,葛家成表示,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为民企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山东省通过政策创新与制度供给,构建了覆盖税收优惠、融资支持、营商环境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领域的政策体系,为海利尔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国家省市政策支持下,海利尔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重大技术创新工程、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等10余项课题,均获专项资金支持;组建国家产业领军人才领衔的研发团队,与科研院所院校合作,推动纳米制剂、飞防技术、连续化反应、自动化智能化等领先技术应用,近20项创新技术实现产业化。政府通过绿色转型补贴及智能化改造支持等“真金白银”的举措,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长效保障,提升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通过“领导包联”“驻企服务”精准解决企业难题。如平度生产基地一些新项目审批从以往“逐级审批”转变为“同时审批”,项目审批周期缩短5-7天;农业农村部农药登记快速评审加速了产品上市时间。此外,依托海牙认证体系,海外出口登记周期缩短70%、成本下降80%,出口信用保险、法律服务等降低了地缘政治风险,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企业感到很贴心。

此外,各级政府还通过用工补贴、技能培训补贴、安家补贴、人才绿卡、降低有关保险费率、建设高校实训基地等政策,助力企业吸引高层次人才。海利尔通过这些政策支持,稳定了核心人才团队,夯实了人才基础,为创新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下一步,海利尔将坚守‘专注作物科学,服务世界农业’的初心使命与战略定力,在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下,持续打造‘技术研发-产业转化-全链发展-全球布局’的良性生态,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葛家成说。(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范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