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接到一通“改签”电话 济南一女子账户上59万余元“不翼而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8:44:00    

五一假期将至,不少旅客已提前订好机票,期待踏上旅程。新黄河记者从济南公安部门获悉,不少诈骗分子利用市民假期订票契机,假冒“工作人员”实施诈骗。警方提醒,市民若出行前突然接到自称民航局“工作人员”来电通知,称航班因延误需改签等,请务必提高警惕。

近日,济南高新区市民王女士接到了一通自称某“航空客服”的电话,对方准确报出了她的航班号、身份证号等信息并以“航班延误”需办理赔偿为由引导她登录了一个网站。然而,就在王女士按照对方要求一步步进行理赔操作时网站却提示“理赔失败暂未开通企业收款”。

随后,“客服”人员又以取消银行卡企业收款协议为由引导王女士下载了屏幕共享软件,指导王女士在手机银行APP上操作理赔事项并询问王女士有无其他银行卡APP。在“客服”一步步诱导下,王女士按照要求操作,却未曾想到在无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她账户内的59万余元不翼而飞。

此时的王女士意识到不对劲,要求客服退款,结果对方却以“第一笔转账被冻结需要三笔流水才能解冻”为由诱骗她扫描“客服”提供的二维码,结果又被转走了2万余元。

意识到自己被骗后王女士立即向高新公安分局舜华路派出所报了警。接警后,民警立即对资金流向开展追查,同步进行账户止付冻结工作,成功帮王女士追回了40余万元损失。事后,王女士将一面锦旗送到派出所感谢民警为她挽回损失。

据警方介绍,“机票退改签”类诈骗往往抓住旅客出行前行程变动的紧张心理,再加上退款补偿等诱惑,旅客很容易上当。诈骗分子的套路主要是:先以精准“情报”,骗取信任。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个人信息与订票详情,以便在联系时,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各项细节,让受害者放下戒备,误以为真碰上了航空公司客服。之后,编造借口,抛出诱饵。取得初步信任后,诈骗分子就开始编造航班延误、取消、机械故障、天气原因等突发事件,营造行程被打乱的紧张氛围,再主动提出经济赔偿或快速改签服务扰乱被害人判断。最后,诱导操作,完成诈骗。市民一旦上钩,诈骗分子就会以各种理由让受害者点击链接,下载虚假APP或登录钓鱼网站。这些链接与APP暗藏恶意程序,专门窃取个人与银行卡信息。同时还会哄骗对方开启屏幕共享,美其名曰指导操作,实则借此获取验证码、账户密码,直接转走资金。

警方提醒,市民如果遇到此类情况,要第一时间通过所属航空公司官方购票程序或电话、网站进行确认。不点击任何非官方链接,尤其是下载即时聊天软件、会议类软件的链接。提及个人隐私、银行卡信息的要提高警惕,切勿开启“屏幕共享”功能,谨防透露个人信息。

记者:李震 编辑:刘雨 校对:高新